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核查应对方式分析
北京用和项目支持部主要负责全国高新政策追踪,对全国各省市的高新认定或者资金项目进行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等。本文摘自用和项目支持部编撰的《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核查应对方式分析》一文。
作者:用和项目支持部 何丽敏、杨威、田甜、闫玉莹
编辑:市场运营部 周雪茹
一、文章名称
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核查应对方式分析
二、摘要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具有减免企业所得税、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以及招投标优势等等好处,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获得高新资质,然而,这也导致申报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近年来工信部对企业核查的力度不断加大。那么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国家对企业的核查,顺利拿到高新资质,本文将以官方的视角对审核提出应对办法。
三、引言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各大中小企业竞争日趋激烈,那么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实力体现,无论是对企业融资还是贷款发展,招投标,都是一项重要的竞争力,高企资质的好处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企业想申报高新,随之而来的是审核力度越来越大。了解审核目的和范围,整理财务和税务资料,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料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总结规律,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家对企业的核查提供借鉴。
五、研究内容
1.核查原因之无研发应对方式
判断是否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首先,一定要有研发。研发是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一标准,有了研发,才有资格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那么如何证明企业有相关研发呢?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将研发费用单独核算出来,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这是研发生产环节的证明。那么销售环节,就需要有相关研发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来支撑,要证明合同的真伪,就需要有相关收入和发票,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期间费用明细表》里面的“研究费用”一定要如实填写。
2.核查原因之无人员应对方式
人才和管理是企业的根本。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人才是关键,只有具备了人才,才有接下来的研发。通过今年官方对企业核查的名单中,我们发现无人员企业占到了四分之一,那么我们对于人员方面的完善,就需要准备好相关企业研发人员的社保证明以及合同或银行流水,证明相关研发人员在企业进行了研发。
3.核查原因之行业应对方式
一些特殊的行业例如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进行科技研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所以这类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时遇到的阻碍会相对较多一些,官方进行核查走访时,这类企业是官方走访核查的首选。那么针对这类企业要如何申报呢?例如,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生产经营的其中某一环节用到了新技术,那么我们在准备补充材料时就需要多放一些能够证明企业技术含量的证明材料,写一些说明附件,证明企业确实对技术进行了研发并应用。
4.细节方面决定成败
以上是具体模块应对核查的措施,那么检查过程中的配合与沟通等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积极配合检查人员,按照税务检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安排熟悉财务和税务情况的人员(如财务经理、税务专员等)全程陪同检查,解答检查人员的疑问。对于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要如实回答,避免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否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沟通中,要保持礼貌、谦逊的态度。如果对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关的政策
依据或事实证据。例如,如果检查人员对某项研发费用的列支有疑问,企业可以出示研发项目的预算、实际支出的凭证以及符合研发费用核算要求的相关规定来解释说明。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检查人员要求提供额外的补充资料的情况。企业应尽快收集并提供这些资料,同时附上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检查人员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和财务处理情况。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企业存在税务问题,不要惊慌。仔细研究税务机关出具的检查报告,明确问题所在。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问题,要承认错误,并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解决方案。根据检查结果,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补缴税款和滞纳金。避免拖延,以免产生更多的滞纳金和可能的罚款。在补缴税款的同时,要确保计算准确,核对好金额和缴纳期限。如果企业认为税务检查结果存在争议,例如对税务机关的认定依据、处罚决定等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前,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证据,最好咨询专业的税务律师或税务顾问,以增加胜诉的把握。针对税务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和税务管理制度进行整改。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建立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进行税务自查,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六、总结
综上所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自身具备研发技术条件外,申报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做好,尽量避免再次补交材料,否则不符合官方的认定条件,也是无法申报成功的。